台中強化建築耐震安全 盧秀燕市府推動「耐震標章」與「安全履歷」雙軌把關
【M傳媒 特派員 游穎達報導】
地震頻繁的台灣,建築安全已成城市治理的關鍵課題。台中市政府24日舉辦「耐震標章與建築安全履歷」專題講座,由建設局長陳大田親自主持,邀請結構工程專家戴雲發分享實務經驗。這場近70名工程人員參與的培訓,展現市府將耐震設計從「符合法規」提升至「主動防災」的決心,誓言為市民築起一道安全防線。
▲ 戴雲發總經理特別贈送結構專書予陳大田局長。(圖/記者游穎達台中傳真)
地震颱風雙重警示 強化防災刻不容緩
建設局長陳大田在致詞時指出,台灣位於地震活躍帶,近年全球強震頻傳,加上日前樺加沙颱風引發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潰堤災情,雙重威脅凸顯建築耐震與防災設計的急迫性。「建築安全不能只靠事後補強,必須從設計源頭扎根」,陳大田強調,市府已要求工程團隊在規劃階段即導入最高標準的耐震規範。
▲ 強化建築安全守護市民!中市建設局舉辦耐震講座。(圖/記者游穎達台中傳真)
耐震標章與安全履歷 打造建築身分證
講座重點聚焦「耐震標章」與「建築安全履歷」兩大系統。耐震標章透過第三方專業認證,確保建築從設計、施工到材料均超越基本法規;安全履歷則以全程影像記錄施工關鍵工序,如鋼筋綁紮、混凝土澆置等,使結構品質透明化。專家戴雲發表示:「這如同為建築建立健康護照,未來無論是防災評估或維護管理都有據可循。」
▲ 戴雲發總經理展示機構專利模型。(圖/記者游穎達台中傳真)
新工法導入 兼顧成本與效能
面對實務挑戰,講座特別探討如何在不大幅增加人力與成本的前提下,運用系統化耐震工法。例如鋼筋預組裝技術可減少現場施工誤差,提升結構完整性;同時透過BIM(建築資訊模型)模擬地震力傳遞路徑,優化梁柱接頭設計。這些創新方法讓工程人員在資源有限下,仍能達成耐震效能最大化。
▲ 此次座談特別邀請戴雲發總經理分享實務經驗,強化同仁專業知能。(圖/記者游穎達台中傳真)
跨單位協作 從公共工程擴散至民間
此次培訓對象橫跨新工處、養工處及各區公所第一線人員,顯示市府欲將耐震理念深植各層級公共工程。建設局透露,未來將逐步要求市府代辦的社會住宅、校舍改建案優先取得耐震標章,並鼓勵民間建案跟進,形成公私協力的安全建築網絡。
▲ 透過實務講座交流,強化同仁專業知識,全面提升本市公共建設的耐震水準。(圖/記者游穎達台中傳真)
「建築安全是城市進步的底線」,陳大田總結,台中市正從法規遵守者轉型為防災前瞻者。
隨著極端氣候與地震威脅加劇,這套結合標章認證、履歷追溯與新工法的體系,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對市民生命安全的莊重承諾。下一階段,市府將把耐震知識轉化為具體審查機制,讓台中的天際線既現代又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