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抵押假投資詐騙猖獗 中部刑警破獲2200萬詐團
【M傳媒社會中心/專題報導】
近年投資詐騙層出不窮,中部刑事警察局近期破獲一起以房產抵押為手法的假投資詐騙案,揭露詐團如何結合貸款掮客、地政士等角色,慫恿民眾以房產抵押貸款加碼投資,不僅從中收取高額服務費、仲介費及利息,甚至直接以假投資專員身分將被害人貸款全數騙走。經調查,共有3名被害人遭詐,財損金額高達2200萬元,而專案查緝共帶回25名嫌犯,檢方陸續起訴,苗栗地院今年8月底判刑主嫌4年10月。
刑事局中部表示,去年12月透過「165反詐騙資料庫」發現,有3名民眾遭遇相同手法詐騙,遂報請苗栗地檢署指揮偵辦。
詐團手法精密,先以高回報投資話術吸引被害人加入群組,再調查其身家財產狀況,得知有房產可抵押後,即慫恿其申辦房屋貸款,加碼投入所謂投資案,並誘導使用投資APP,由「老師」指導操作飆股,實則詐騙。
為實現詐騙利益,詐團透過貸款掮客、民間金主及地政士協助辦理房產抵押貸款,並收取高額服務費、代書費及利息等費用。
被害人再將貸款餘額交付給詐團車手,完成詐騙過程。據了解,苗栗王姓上班族被騙700萬元、台南吳姓主婦500萬元、台中廖姓超商店員則遭騙1000萬元。廖男更被貸款掮客收取高達200萬元服務費,甚至被陪同至郵局臨櫃提款,行員詢問時,掮客以「房屋裝修貸款」為由,並出示委任書等文件核對,成功欺騙銀行人員。
刑事局中部透露,專案小組於今年1月、4月及8月分三波行動,陸續查緝車手、貸款掮客及金主、地政士等25名嫌犯,查扣現金3萬700元、手機5支、銀行存摺1本等證物,全案依詐欺、洗錢防制及詐欺犯罪防制等罪嫌移送苗栗地檢署偵辦。檢方分波偵結起訴,其中余姓主嫌被判4年10月徒刑,併科罰金30萬元,周姓掮客判刑4年4月,併科罰金24萬元,可上訴。
專家指出,此案凸顯詐騙手法的複雜與社會影響力。
房產貸款本應作為資產運用與生活改善的工具,但在詐騙集團精心包裝下,卻成為牟取不法利益的手段。民眾在貸款或投資前,務必提高警覺,查證投資平台與相關人員資格,避免因一時貪利而落入陷阱。
整體而言,此次案件不僅揭露了詐團如何結合多方角色操作複雜詐騙手法,也再次提醒社會大眾,投資理財需審慎,尤其涉及房產與貸款等重大資產,更要小心謹慎,以防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