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地方
  3. 地方

中和廠辦1.04億神秘交易!買家「無條件贈與公益團體」背後藏節稅巧思

中和廠辦1.04億神秘交易!買家「無條件贈與公益團體」背後藏節稅巧思
地方 中和廠辦1.04億神秘交易!買家「無條件贈與公益團體」背後藏節稅巧思 新北市中和區近日出現一筆引人注目的廠辦交易,中山路二段「崇德發大樓」2樓整層以1億422萬元成交,權狀面積359坪,含...

中和廠辦1.04億神秘交易!買家「無條件贈與公益團體」背後藏節稅巧思

新北市中和區近日出現一筆引人注目的廠辦交易,中山路二段「崇德發大樓」2樓整層以1422萬元成交,權狀面積359坪,含6個車位。這筆交易最特別之處在於實價登錄備註欄明確記載「買方購入後無條件贈與公益團體使用」,在商用不動產市場中相當罕見。經查證,這筆神秘交易與「發一崇德」一貫道體系有密切關聯,背後隱藏的節稅策略也隨之曝光。

 

交易細節藏玄機 宗教與企業的巧妙連結

「崇德發大樓」屋齡僅6年,樓高7層,1樓及3樓目前由崇德發集團經營餐廳與咖啡廳。記者實地走訪時,櫃台人員低調表示2樓現作為倉庫及員工訓練使用。進一步追蹤異動索引,賣方為冠彰建設,買方則是3位自然人。值得注意的是,冠彰建設與崇德發事業公司登記在同一地址,而大樓1樓的「光慧文化事業」招牌,也屬於「發一崇德」體系下的文教基金會。

 

地政士分析,這筆交易拆算單價約34萬元,略低於周邊20年以上廠辦的3字頭行情,加上買賣雙方的高度關聯性,極可能是關係人交易。更值得玩味的是「無條件贈與公益團體」的特殊備註,專業人士指出,這明顯是基於稅務規劃的精心安排。

 

公益贈與背後的節稅邏輯 房屋稅全免有玄機

根據《房屋稅條例》第15條規定,經政府核准的公益社團自有供辦公使用的房屋,若不以營利為目的,可免徵房屋稅。這正是本次交易採取「購入後立即贈與」策略的關鍵原因。

 

專業會計師解釋,此種操作模式可達到多重節稅效果:首先,買方以自然人名義購入,可避免法人購置不動產的相關限制;其次,立即贈與給相關公益團體後,不僅可免徵房屋稅,未來若處分該不動產,還可能適用較低的土地增值稅率。此外,捐贈給公益團體的金額,在一定比例內可作為所得稅列舉扣除額,創造稅負上的多重優勢。

 

宗教不動產投資趨勢 公益與商業的模糊地帶

這並非首例企業購置不動產贈與宗教團體的案例。近年來,不少宗教組織透過旗下基金會或相關企業,以類似模式取得資產。一方面可滿足宗教團體的空間需求,另一方面也能達到節稅目的,形成特殊的「宗教地產經濟」現象。

 

然而,這種操作也引發討論:當公益團體取得高價不動產後,實際使用狀況是否真符合免稅要件?部分專家呼籲稅捐機關應加強查核,避免公益之名被濫用。對此,新北市稅捐處表示,將針對這類特殊交易加強關注,確保稅賦公平性。圖/google map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