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貸款
房仲
社宅
修繕
賣厝阿明Line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房價不能懷念?一句「以前好便宜」竟成原罪 被高房價掩蓋的世代焦慮 | M傳媒

房價不能懷念?一句「以前好便宜」竟成原罪  被高房價掩蓋的世代焦慮 | M傳媒
M-news 房價不能懷念?一句「以前好便宜」竟成原罪  被高房價掩蓋的世代焦慮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以前那邊一坪才二十萬,現在五十萬還買不到!」這句在家庭聚會裡最常出現的嘆息,卻在網...

房價不能懷念?一句「以前好便宜」竟成原罪  被高房價掩蓋的世代焦慮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以前那邊一坪才二十萬,現在五十萬還買不到!」這句在家庭聚會裡最常出現的嘆息,卻在網路上變成「仇富言論」。有人只是單純懷念物價低、生活輕鬆的年代,卻立刻被留言圍剿:「別拿過去比現在」「薪水也不一樣啊」。但真的是這樣嗎?真的只是「通膨自然現象」?還是我們早已習慣了「房價不漲才奇怪」的扭曲現實?

事實上,台灣這十多年來,房價漲幅幾乎是薪資的三倍。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平均薪資成長不到20%,但同期間房價中位數卻翻倍有餘。對上一代而言,穩定工作十年內買房不難;但對今天的年輕人來說,十年不吃不喝都不一定付得起頭期款。這種失衡,才是讓人懷念「低房價時代」的真正原因。

有趣的是,一旦有人在網路上提到「懷念房價低的年代」,立刻會有留言嘲諷:

「那你也回去拿那個時代的薪水啊!」這種回應看似合理,其實完全忽略了「購買力」的概念。當年薪水雖然低,但物價也低,買房、買菜、養小孩都還能撐得住。而如今房價早已脫離生活現實,不只是貴,而是「根本買不起」。這並不是單純的通膨,而是一種資產階級與勞動階級間越拉越大的結構性落差。

更諷刺的是,許多人對房價的「合理性」早已麻痺。

當預售屋開價一坪百萬、套房都要千萬時,竟然還有人說「這叫市場機制」。可市場機制應該建立在「供需平衡」,而不是「讓無殼蝸牛永遠追不上車尾燈」。當房市被炒作、金融政策又長期偏向資產方時,買房不再是努力的結果,而成了「出身的獎勵」。

對年輕世代而言,懷念低房價並非妒富或仇商,而是一種對「公平機會」的懷念。

大家懷念的不是過去的價格,而是那個「努力還有機會上車」的時代。如今即便存錢、升職、努力兼職,也很難跨越那道被拉高的「入場門檻」。在這樣的社會氣氛裡,懷念變成禁忌、討論變成冒犯,真正的問題反而被模糊掉。

M觀點:房價早已不是單純的數字問題,而是反映世代斷層的現實縮影。

當上一代把「買房」視為穩定的象徵,年輕一代卻視它為遙不可及的夢想。這不是誰懶、誰不努力的問題,而是制度與結構早已偏向資產持有者。當我們連「懷念」都不被允許,社會就更難正視問題。M觀點認為,與其互相攻擊,不如一起思考:我們要的是繼續撐出更高的房價,還是恢復一個讓努力有用的社會?能讓人敢懷念,也敢做夢的時代,才是真正該被追求的。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