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貸款
房仲
社宅
修繕
賣厝阿明Line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32戶小社區是寶還是坑?內行人揭密「戶數太少」的隱形風險

32戶小社區是寶還是坑?內行人揭密「戶數太少」的隱形風險
M-news 32戶小社區是寶還是坑?內行人揭密「戶數太少」的隱形風險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一層四戶、總共只有32戶的小型社區,聽起來溫馨又單純,但背後卻暗藏著驚人的管理危機!」最近有...

32戶小社區是寶還是坑?內行人揭密「戶數太少」的隱形風險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一層四戶、總共只有32戶的小型社區,聽起來溫馨又單純,但背後卻暗藏著驚人的管理危機!」最近有購屋族在猶豫要不要入手這種小型社區,擔心未來屋齡大了之後,會面臨修繕經費不足的困境。這種擔憂其實非常實際,因為在台灣的老屋市場上,確實有不少小社區正面臨「錢不夠用」的尷尬處境。

在房地產市場中,這種總戶數30多戶的小型社區,就像是雙面刃,既有迷人的優點,也藏著不容忽視的風險。對於正在看房的消費者來說,理解這些潛在問題,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首先來算一筆很現實的帳。

假設這個32戶的社區,每戶每月管理費收3000元,一個月總收入就是9萬6千元。看起來好像不少,但扣掉基本開銷:管理員薪水至少3萬元、公共電費1-2萬元、清潔費用1萬元,再加上其他雜支,每個月能夠存進公共基金的金額其實相當有限。

問題在於,電梯、消防設備、外牆這些大型修繕項目,動輒需要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經費。當社區需要進行重大修繕時,32戶分攤下來的金額會相當可觀,很容易因為少數住戶不願意負擔而導致工程延宕。

一層四戶配一部電梯,在平常使用上還算足夠。

但是當電梯使用10年、15年後需要大修或更換時,問題就來了。更換一台電梯動輒數十萬元,32戶分攤下來,每戶可能要負擔2-3萬元。如果遇到有住戶不願意出錢,電梯更新計畫就可能卡關,直接影響所有住戶的居住品質。

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社區每個月應該要提撥至少5-10%的管理費到公共基金。

以月收9.6萬管理費計算,每月最多只能存9600元到公共基金。一年下來大約累積11.5萬元,10年也才115萬元。這樣的累積速度,面對動輒數十萬、上百萬的大型修繕工程,確實顯得捉襟見肘。

32戶的社區雖然住戶數少,理論上比較好溝通,但實際上卻可能因為每個人的意見權重都很大,反而更難達成共識。只要有一兩戶強烈反對,很多社區事務就推不動。特別是當需要大幅度調漲管理費,或是進行需要額外付費的修繕工程時,很容易陷入僵局。

小社區的生存之道

雖然小社區有這些潛在風險,但並不代表就不能買。重點是要懂得如何評估和避開地雷。以下是幾個實用的建議:

首先,在看屋時一定要調閱社區近三年的會議紀錄和財務報表。從中可以看出社區的財務狀況是否健康,公共基金累積了多少,過去有沒有因為經費不足而延宕修繕的紀錄。

其次,要觀察社區的維護現況。如果看到電梯經常故障、公設老舊失修、外牆斑駁卻沒有處理,這些都是警訊。反之,如果社區雖然小但維護得宜,表示住戶們有共識願意投入資源。

另外,可以打聽一下社區住戶的組成。如果多是自住戶,而且年齡層分布平均,通常比較願意為長遠居住品質投資。如果投資客多或住戶年齡普遍偏大,未來在推動大型修繕時可能會遇到較多阻力。

專業管理的必要性

對於這種小型社區,聘請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反而更為重要。雖然每個月要多花一些管理費,但專業公司能夠提供更精準的財務規劃,幫助社區建立健全的修繕基金提撥機制,避免未來陷入無錢可修的困境。

用智慧戰勝風險

總戶數32戶的小型社區,確實比大型社區更需要住戶們的共同投入和智慧管理。但反過來說,如果能夠找到一個住戶素質整齊、財務健全的小社區,那種緊密的鄰里關係和單純的居住環境,反而是許多大型社區比不上的優勢。

M觀點:對於考慮購買這類物件的消費者來說,與其因為擔心而卻步,不如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評估風險。畢竟在房價高漲的今天,這種小型社區往往是預算有限購屋族的重要選擇。只要做好功課、睜大眼睛,還是有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溫馨小家。沒有一種產品是完美的,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需求,而且風險可控的選擇。小社區有小社區的溫馨,大社區有大社區的便利,懂得在其中取得平衡,才是智慧的購屋之道。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