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新靠山!以房養老核貸破萬件 中彰投暴衝第一、全台掀「養老靠房潮」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有房,就不怕老!」這句話在台灣逐漸變成現實選項。金管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台「以房養老」累計核貸件數正式突破萬件,達到10,014件,金額更高達582億元,創歷年新高。房產達人 張惠山表示這代表越來越多長輩選擇「把房子變現金」,讓退休生活不再侷限於微薄的年金與儲蓄。特別是中彰投與桃竹苗地區,成長速度驚人,反映出中南部長輩對以房養老的接受度快速攀升,幾乎形成一股「房養熱潮」。
金管會指出,以房養老制度自開辦以來,已成為長者理財的重要選項。截至9月底,全台共有16家銀行推出此業務,其中合庫銀、土銀、一銀、華銀等公股行庫仍是主力部隊。合庫銀穩坐龍頭,核貸件數達3,275件、核貸金額207.34億元,土銀則以2,665件、127.56億元緊追在後,顯示長輩對「政府背書的銀行」仍最有信心。
從整體趨勢來看,「以房養老」的成長速度可說穩健且持續。近三年(2021~2023)累計核貸金額年年雙位數成長,分別為16.3%、17.76%、17.46%,而今年前9個月就已比去年底再增長超過一成以上。這種穩定上升的走勢,反映出台灣高齡化社會下,長輩們對退休生活安全感的需求,正逐漸轉化為金融行為。
中南部反超、銀髮族觀念轉變
張惠山說明,過去以房養老的申請人以北北基為主,如今中部卻一舉翻盤。中彰投地區以5.18%的季增率拿下全台第一,核貸金額達64億元,成長6.55%;桃竹苗區也不遑多讓,季增率達4.23%。雖然北北基仍是全台最大宗,占全體近七成金額,但明顯可以看出,中南部銀髮族的「資產活化」觀念已經覺醒。
張惠山指出,這波成長與中南部房價仍在可接受範圍內有關。
許多長輩擁有透天厝或老公寓,子女多已外移或成家,因此「以房換現金」反而成了不錯的選項。一方面不用賣房、仍能繼續住;另一方面可定期領錢補貼生活開銷,比起一次賣斷,更符合傳統父母「留房留根」的心態。
近年長輩對理財態度已經轉變,不再只想「留給孩子」,而是希望「老後自己過得有尊嚴」。尤其物價上漲、醫療支出增加,「以房養老」等於多了一條穩定收入管道,讓許多原本月領不到兩萬的老人,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此外,政府推動的銀髮金融政策也逐漸完善,銀行在評估貸款時更注重「生活穩定性」而非「還款能力」,再加上地政與公證制度的成熟,讓更多長輩敢放心參與這項制度。
張惠山:從過去「怕被騙」到現在「積極申請」
以房養老的普及代表台灣社會觀念正轉變中。這其實是房市與人生週期的自然演化:過去辛苦買的房,如今成為最實際的「退休金」。與其苦撐或依賴子女,不如讓老年生活更自在。只不過他也提醒,申請前務必要瞭解條件、金額與利率,選擇誠信、穩健的銀行合作,讓「老後靠房」不只是口號,而是真正的安心後盾。
張惠山(山哥來了)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128101607
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官網
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chiunyang591
日盈不動產社會住宅包租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