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社宅話題
  3. 社宅話題

社宅供給不足、分配爭議頻傳 居住正義淪為口號?

社宅供給不足、分配爭議頻傳 居住正義淪為口號?
社宅話題 社宅供給不足、分配爭議頻傳 居住正義淪為口號?弱勢族群嘆:排不到、住不起 政府承諾跳票 【M傳媒】社會住宅被視為解決居住問題的重要政策,但近年卻因供給量不足、分配機制不公等問題屢遭質疑。根...

社宅供給不足、分配爭議頻傳 居住正義淪為口號?弱勢族群嘆:排不到、住不起 政府承諾跳票

【M傳媒】社會住宅被視為解決居住問題的重要政策,但近年卻因供給量不足、分配機制不公等問題屢遭質疑。根據統計,全台社宅需求量超過30萬戶,但目前完工與興建中的社宅僅約10萬戶,供需嚴重失衡。此外,資格審查漏洞、租金過高等爭議,更讓弱勢族群感嘆:「社宅看得到,住不到!」

 

供給不足:目標跳票 弱勢族群無處可住

政府曾宣示「8年20萬戶社宅」目標,但截至2023年底,實際完工戶數僅約3萬戶,加上興建中的7萬戶,距離目標仍有巨大落差。都會區需求尤其迫切,例如台北市社宅中籤率僅約10%,許多弱勢家庭苦等多年仍無緣入住。

 

一位單親媽媽陳小姐無奈表示:「我帶著兩個孩子租屋10年,每次抽社宅都落空,租金都快付不起了,政府說的居住正義在哪裡?」

 

分配爭議:資格審查漏洞 特權入住疑雲

社宅分配機制也頻傳爭議,包括:

資格審查不嚴:部分高收入者透過人頭戶或資料造假取得資格,排擠真正需要的人。

特權入住疑雲:曾有公務員或關係戶被爆優先入住,引發社會不滿。

租金過高:部分社宅租金接近市場行情,弱勢家庭負擔不起。

這些問題不僅削弱社宅政策的美意,更讓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

 

【M傳媒】加速興建、完善分配機制

為解決社宅供給不足與分配爭議,提出以下建議:

加速興建:簡化行政流程,提高社宅興建效率,並鼓勵民間參與(如包租代管)。

嚴格審查:建立透明化資格審查機制,杜絕人頭戶與特權入住。

租金分級:根據家庭收入設定分級租金,確保弱勢族群住得起。

擴大選址:在交通便利區域興建社宅,避免集中於偏遠地區。

 

【M傳媒】居住正義不能只靠口號

社宅政策是實現居住正義的重要工具,但若供給不足、分配不公,恐淪為空談。政府應正視問題,加速落實政策承諾,讓社宅真正成為弱勢族群的避風港,而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圖片來源   台中市共好社會住宅

Message Board

訪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