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備30萬、年薪24萬能買房嗎?專家:先租後存,圓夢更實際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近期一名網友在社群上提問:「我手上有自備款30萬元,年薪24萬元,請問現在買房是否可行?或者應該選擇多少房價比較合理?」這個問題瞬間引發討論,也反映出許多年輕族群面對房市與收入現實的焦慮。
不過,房市專家分析,依照現行台灣房價與薪資水平,這樣的條件其實很難直接入手自住房。首先,台灣都市區新建住宅動輒每坪50萬以上,即便在郊區或偏遠地區,也很少出現總價在100萬元以下、可用30萬自備款順利貸款的房源,除非是山上或海邊的鐵皮屋、老舊危險屋,這並不符合一般民眾的生活需求與居住安全。其次,年薪24萬換算成月薪約2萬,根據銀行貸款審核規定,月薪還款能力有限,即使貸款額度再低,也很難支撐房價與貸款利息,加上稅費、管理費等額外開銷,負擔將非常吃力。
換句話說,網友的設定雖然是虛構的「瞎編故事」,但背後卻揭露出普遍問題:很多年輕人對房價、收入與購屋能力的落差感到焦慮。然而,房市專家建議,與其盲目硬撐購屋,不如踏實評估自身財務條件,選擇先租後存的策略,逐步累積自備款與還款能力,等條件成熟再進場購屋。
對於購屋規劃,專家提醒,年輕族群應先以可負擔的租屋方案滿足居住需求,並將每月剩餘收入做為長期存款或投資,用來增加未來購屋自備款與信用紀錄。即便短期內無法直接入手夢想房,也能慢慢縮小與房市的距離。
M觀點:
這位網友的問題雖是「瞎編」,卻很真實地反映出台灣年輕族群面對高房價與薪資現實的無力感。房子當然是夢想,但現實是條件未成熟時盲目入市,往往容易背負沉重貸款壓力。與其一味追求快速入手,不如先租房、存錢、累積信用,將夢想落實在可行的財務規劃上。房子是工具,生活安全與財務穩健才是真正的起點;當你準備好再出手,那份夢想才能真正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