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稅季必看!海外投資賺錢要繳稅嗎?一招教你算清「最低稅負」
最近財政部公布一項好消息,去年開始「最低稅負制」的免稅額門檻從670萬調高到750萬,今年5月報稅就能適用!這對有投資海外基金、債券,或是買賣未上市股票的人來說,可是能省下不少稅金。但到底什麼情況下會用到這個制度?讓我們用最簡單的方式說給你聽。
想像你去年投資海外賺了錢,或是賣掉未上市股票有獲利,這些收入加起來如果超過100萬,就要注意了!政府為了避免高收入族群透過海外投資避稅,特別設計了「最低稅負制」。簡單來說,就是把這些特殊收入加總,扣掉750萬免稅額後,剩下的部分要課20%的稅。最後再跟一般綜所稅比較,看哪個金額高就繳哪個。
舉個例子:小林去年靠海外基金賺了800萬,加上賣未上市股票賺200萬,總共1000萬。先扣掉750萬免稅額,剩下250萬按20%計算要繳50萬的稅。如果他用一般綜所稅計算只要繳30萬,那就得補繳20萬的差額。但如果是小美,海外收入加起來只有500萬,低於免稅額,那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會計師特別提醒,這幾年很多人投資海外金融商品賺錢,但常常忘記這些收入也要申報。尤其現在免稅額提高,對投資人更有利。不過要注意的是,除了海外所得,像是高額的保險給付、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等,也都算在基本所得額裡面。
財政部官員也貼心提醒,就算你收入不到要繳綜所稅的標準,但如果這些特殊收入加總超過750萬,還是要申報最低稅負。反過來說,就算要申報最低稅負,也不代表一定要多繳稅,最終還是看哪個計算方式對你比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