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商辦市場面臨供給潮:空置率攀升,租金成長趨緩
【M傳媒】台北市商辦市場正迎來一波供給高峰,今、明兩年預計將有約13.9萬坪的新商辦釋出,導致整體空置率持續上升,租金成長率也面臨壓力。【M傳媒】從 供給現況、需求變化、市場趨勢 三大面向,解析台北商辦市場的挑戰與機會。
一、供給現況:新商辦潮來襲,空置率攀升
1. 新增供給量
2024年:3.8萬坪新商辦完工,包括信義區、南港區等重點區域。
2025年:10.1萬坪新商辦釋出,主要集中於內湖科技園區與松山區。
2. 空置率變化
2023年底:整體空置率升至6.2%,較前一年增加1.1%。
2025年底預估:空置率將進一步攀升至7.4%,創近年新高。
3. 租金成長趨緩
2024年預估:優質商辦平均租金成長率低於1%,房東面臨降價壓力。
案例:信義區房東反映,租客多為「板塊移動」,而非新增需求。
二、需求變化:疫後辦公空間需求轉型
1. 租賃需求復甦有限
2024年淨去化量:1萬3131坪,為近3年最高,但仍低於長期平均值。
需求結構:
科技業與金融業為主要租戶,但擴張速度放緩。
中小企業偏好彈性辦公空間,降低長期租約需求。
2. 混合辦公模式影響
遠距辦公:企業縮減辦公面積,轉向共享辦公或混合辦公模式。
案例:部分企業將總部遷至郊區,保留市中心小型辦公室作為聯絡據點。
三、市場趨勢:挑戰與機會並存
1. 房東壓力上升
租金競爭:新商辦供給增加,房東需提供更優惠條件吸引租客。
租約彈性:短期租約與租金減免方案成為談判重點。
2. 保險業投資機會
政策鬆綁:保險業不動產投資門檻有望自2.97%下調0.5%,提升收益型不動產吸引力。
投資標的:具穩定租金收益的商辦大樓,成為保險業布局重點。
3. 工業地產穩健成長
需求穩定:電商與物流業擴張,帶動工業型地產交易量。
區域熱點:桃園、新北工業區持續吸引投資。
四、未來展望:供需平衡的關鍵策略
1. 提升商辦附加價值
綠色建築認證:取得LEED或WELL認證,吸引重視ESG的企業租戶。
智能辦公環境:導入智能管理系統,提升辦公效率與租戶滿意度。
2. 靈活租賃方案
共享辦公空間:與共享辦公品牌合作,滿足中小企業需求。
租金優惠:提供前半年免租或裝修補貼,降低租客初期成本。
3. 區域差異化策略
信義區:鎖定跨國企業與金融業,維持高端商辦定位。
內湖與南港:聚焦科技業與新創企業,提供彈性辦公空間。
五、專家建議:投資與租賃的雙贏策略
1. 投資者
長期持有:選擇地段優越、租金收益穩定的商辦大樓,等待市場回溫。
分散風險:布局工業地產與收益型不動產,平衡商辦市場波動。
2. 租戶
談判優勢:利用市場供給過剩,爭取更優惠的租金與租約條件。
空間優化:評估混合辦公模式,降低長期租賃成本。
【M傳媒】供需調整期的市場新常態
台北商辦市場正處於供需調整期,新供給潮雖帶來空置率上升與租金成長趨緩的挑戰,但也為租戶與投資者創造新的機會。透過靈活策略與價值提升,市場參與者將能在變局中找到成長動能。
圖片來源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