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稅財產遭凍結有解 第三人擔保可解燃眉之急
對於因欠稅導致名下財產被禁止處分的民眾來說,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近日說明了一項重要解套方案。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總經理 張惠山 表示,當納稅人面臨資金周轉壓力卻無法立即清償稅款時,可透過「第三人提供財產擔保」的方式,向稅捐機關申請塗銷禁止處分登記,就可以讓被凍結的財產重新恢復流通性。
禁止處分制度設計初衷
根據《稅捐稽徵法》第24條規定,稅捐機關對於逾期未繳稅的納稅義務人,有權對其相當於欠稅金額的財產實施「禁止處分登記」。這項措施主要是為了防止欠稅人惡意脫產,確保國家稅收債權能夠獲得保障。一旦財產被註記禁止處分,納稅人將無法對該財產進行移轉或設定其他權利,對資金調度確實會造成相當程度的限制。
彈性解套機制提供周轉空間
然而,稅法也考量到納稅人可能面臨的實際困難,特別設計了替代方案。當欠稅人有緊急資金需求,例如需要出售土地償債、解決家庭財務危機等特殊情況時,可以尋求第三人協助。這位第三人可以是親友、配偶或企業法人,只要願意提供價值相當或高於欠稅金額的財產作為擔保,經稅捐機關審核通過後,原先被限制的財產就能獲得解禁。
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總經理 張惠山 說明,在實務運作上,最常見的擔保品是不動產。申請人需準備完整的文件,包括擔保品清單、第三人同意書、具結書及相關證明文件。稅捐機關會嚴格審查擔保財產的價值是否足以覆蓋欠稅金額,確認無虞後才會核准解除原先的財產限制。
實際案例見證制度可行性
高雄國稅局舉例說明,一位化名老張的納稅人因積欠2021年度綜合所得稅,導致名下土地被禁止處分。在急需資金周轉卻無法立即繳清稅款的情況下,老張透過友人提供足額的不動產作為擔保,完成抵押登記程序後,順利解除了原有土地的限制,及時解決了財務困境。
制度設計兼顧稅收保障與民眾權益
這項機制充分展現了稅法在保障國家稅收與體恤納稅人困難之間的平衡。國稅局特別提醒,雖然這項措施提供了彈性解決方案,但申請人仍須確保擔保財產的價值足夠,且相關文件必須齊備,否則仍可能面臨申請被駁回的風險。對於確實面臨資金周轉壓力的納稅人來說,這項制度無疑提供了一個合法合規的解決途徑,既能確保國家稅收不受影響,又能幫助民眾度過財務難關。
張惠山(山哥來了)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128101607
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官網
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chiunyang591
日盈不動產社會住宅包租代管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5301264373